心理减压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天地 >> 心理减压 >> 正文
如何对抗内心无时不在的「疲惫感」?
时间:2018年04月09日 15:17   作者:   点击率:

如果你是上帝,你觉得你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忽然觉得很好笑。


如果搁着以前,我肯定能罗列出一堆想要做的事情,而这张事项清单估计一张A4纸都列不完。


可现在我的回答却会是:我正忙着做好自己,哪有空去做上帝呢?


这个世界上喜欢为别人的事情操心的人太多了,所以有想要当上帝的愿望也就无可厚非。


-01-


最近有朋友跟我说:


他一直给大家推荐一些他觉得特别好用的手机应用程序,但却没有几个人真正去用。


他也会特别热心地给别人一些建议,可却并没有人真正听进去,这让他感觉很郁闷也很受伤。


听了他的抱怨,我觉得他不快乐是必然的。因为他试图去改变别人,而这种事情的结果往往都不如愿。


试图去改变别人的深层心理动机,其实是一种寻求安全感的欲望。


当你通过改变别人、控制别人,让别人的行为举止符合你预期的时候,你就会感觉自己在这个不安定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种确定性,从而心理上就有了一种认同感和安全感


被安全感的欲望驱使着,你就喜欢去评判别人,把你自己的是非对错价值判断也套用在别人身上,觉得别人应该……


你会总是试图通过言语、行动去改造别人。


但这终究会大概率失败,因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人格特征。


那一套在你身上有效的套路,放在其他人身上也许并不适合。


更进一步,就算是适合的,也需要那个人自己愿意并且能够跟你站在同一个认知层面上去理解去消化,否则就是鸡同鸭讲,最后不了了之。


其实,现在很多父母就是在打着 「为孩子着想」的旗号,试图把孩子改造成他们想成为的样子。


图片来源:Pintrest


各种学这个,学那个,把自己认为特别好的东西硬塞给孩子,甚至在孩子不如他们期望的时候斥责孩子。


而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许就是:你瞧瞧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


可是这些父母忘记了,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是父母自己。他们应当言传身教,而不是试图去按自己的臆想改造孩子。


当父母自己能够做到积极进取,爱学习爱看书,孩子自身就会在耳濡目染中学习模仿父母的行为,根本不用过多的干涉。


企图改变别人,不仅让自己焦虑,也让别人煎熬,而任何企图改变他人的行为也往往是徒劳的。


真正重要的其实是,做好你自己,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


当你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你就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会盲目地把别人的责任揽下来。


-02-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于跟家里人通话非常恐惧,因为电话里常常会是爸妈对妹妹不听话的抱怨。


也许是青春期正好撞上了更年期,爸妈和妹妹的关系总是处于一种对抗的状态。双方都不让步,争吵不断,指责不断。


在那段时间里,我认为自己应该去改善他们的关系,这是我的责任。


一面我要安慰父母,开解父母,另一面我还要以家长的口吻去教导妹妹。可是,虽然我尽吾所能,但是却收效甚微,他们的关系依然紧张。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根本没有办法去改善他们的关系。


因为在他们的关系中,我是第三者,这不是我该负的责任


父母子女的关系,是需要爸妈和妹妹他们双方自己去负责的,那些伤心和痛苦也是他们自己需要去承受的。


明白了其中关键之后,我决定做好自己,只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为所有人的人生负责。


图片来源:Pintrest


这种观念上的转变,让我突然释放了内心的恐惧和一直以来的压力,我把自己从「救世主」的角色转到了一个「旁观者」。


尽管转变了角色,但我并不是一个冷眼旁观者


因为做好自己,并不是变得自私冷漠,而是清楚自己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让内心宁静,接受最好的安排。


后来我发现,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让爸妈意识到他们要做好自己的「父母」角色,这是这段关系的关键所在。


所以,我找到了一个在教育方面很在行的朋友,请她跟我爸妈直接对话,让我爸妈意识到在这段关系中他们可以如何做好父母的角色。


现在,我的爸妈也开始有了转变,亲子的关系也渐渐有了改善,而我也从自责和不安中解脱出来。


这所有的变化,都来自于我们做好了自己,各自为各自的人生负责


很多时候,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了错误的方向上。


你不关注自己,你的心中充满了周遭的人、事、物,却从来没有你自己。


更可怕的是,你把自己塑造成上帝,认为你有能力有责任去为别人解惑,为别人排忧解难。殊不知你自己都还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如果连自己都做不好,哪还有什么能力去帮助别人呢?


-03-


张德芬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件事,我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老天的事情,比如下雨天晴,这些你自然管不了,你能够选择的只是臣服,接受。


当你插手别人事情的时候,往往是在没有真正了解别人及其生活的情况之下。


你是在为别人的生活负责。可大多数时候,你不仅给别人添了乱,也把自己的生活搅浑了。


你唯一能够掌控和聚焦的,只有自己的事情。


这个世界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有很多,有时候是好事,有时候是坏事,并不会每件事情都顺风顺水,如你所愿。


而你需要明白,在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你能够控制的,有些事情是你控制不了的,而你要做的就是只关注你能控制的东西。


做好自己,其实就是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有度量去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并且有智慧区别以上两种事情。


-04-


这样的一种思想,其实来自于古罗马的斯多葛派哲学。


当你拥有「做好自己」的这样一种思维的时候,你关注的就是自己。


你的内心会暗生一种坚忍的力量,让你尽己所能完成能够完成的事情,而对无法掌控的事情也能心平气和,宠辱不惊。


纽约城市大学的哲学教授马西莫·匹格里奇在他的书中提到过「斯多葛控制二分法」。


这个方法就是:关注你能够控制的东西,做好你自己。


图片来源:Pintrest


在书中他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说他在坐地铁的时候,发现自己钱包被偷了。钱包里有身份证,信用卡等各种证件,要去补办肯定是非常费劲的。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自责,愤怒,未来好几天都会生活在郁闷之中。


但是匹格里奇这时候却习惯性地启用了「斯多葛控制二分法」。


他想:钱包被偷这件事情他是没办法控制的,那只能接受,而钱包已经丢了,我就应该关注那些能控制的部分,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情。


然后,他就选择好好度过这一天


本来他已经和朋友约好晚上看一个演出,于是他根本不受钱包被偷的影响,看计划好的演出,吃该吃的饭,生活一点也没受影响。


匹格里奇的斯多葛哲学心法,其实选择的就是「做好自己」这样一个内部目标。


因为他知道外界和他人我们是控制不了的,但是我们可以做好自己。


当你换工作的时候,你选择做好自己,那你关注的就是如何写一份完美的简历,如何做好面试的准备,而不是焦虑于外部激烈的竞争。


当你跟别人交流的时候,你选择做好自己,那你关注的就是自己的观点想法有没有表达清楚,而不是试图去说服别人或是改变别人。


当你和家人相处的时候,你选择做好自己,那就关注的就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不会把自己想象成救世主,承受不必要的不安和压力。


生活也许复杂,也许艰难,但你总是可以选择做好自己


用斯多葛哲学的那份觉知,接受外界的不确定性,也睿智地获得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