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老公向我求表扬,因为他觉得自己养家又顾家,做得很好。我说,我不是经常表扬你吗?他说有吗?
我仔细想了想,是的,我很感激他对家庭的付出,认为他的确值得表扬,那关于这点我是怎么表扬他的呢?……我想不起来了,也许主要存在于我的内心戏吧……
我知道我向来不擅长也不经常表扬别人(尽管这些年有所改进,但也还在路上)。我发现很多人在这点上和我相似。为什么?可能有以下的原因:
1.担心:表扬会让他骄傲自满吧?
我们对骄傲自满真的很警惕,从小被教诲:戒骄戒躁,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想到表扬这个话题,第一个疑问就是:表扬真的会导致骄傲自满吗?
事实是:不恰当的表扬才会。包括:
1.1程度上夸大:言过其实
比如,下属刚完成的项目,我认为项目质量“中等”,但为了鼓励他,却说:做得很好!长期下来,可能导致他对自己的评价高于实际,没有动力提升工作表现。
1.2范围上夸大:只有整体,缺乏具体
比如,我觉得家人做饭辛苦,应当有所表示,每次都说:“老公,你的厨艺很好!”而事实上,我只是觉得味道很可口,而其他方面,比如几道菜之间的搭配、食材的丰富性等,并没有感到那么好。但他听了我的话可能误以为:我厨艺的方方面面都让人满意,就不太容易想到去改进什么。
这两点,反映了评价的精确性。以前我不太注意这点,比如,和老公吵架我会说:我觉得你一点也不关心我!事实上我只是在发泄情绪,对方却感到很委屈。后来做很多年问卷研究和访谈研究,要求特别关注评价的精确性,最常见的例子,问卷中正面评价至少要分出“非常好”还是“比较好”。如果访谈中受访者对一件事物给出正面评价,一定要问具体:好在哪里?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不仅在描述程度上更加精准,头脑中对事物的评价也跟着清晰起来。
所以,精确的表扬要求精确的评价。
2.不情愿:他有那么好吗?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没什么可表扬的,just so so而已。表扬的确无需言不由衷,再说,若没有高超演技,对方也能感觉到表扬并非出自真心。
与其说表扬是沟通技巧,不如说是心态的反映。以前我对身边的人,倾向于关注不满意的事,忽视让我满意的事。一个人做的事80%没问题,20%让我不爽,我会把这20%的重要性放大,关注程度远大于那80%,这样当然批评总比表扬多。我认识到这个问题后,在对人对事做出负面评价的时候,会记得提醒自己,是否我的倾向导致我的感受和评价有偏差?有没有哪些好的方面被我忽略了?
时间长了,我慢慢发生一些变化。他人和事物在我眼中逐渐呈现更为完整的面貌:一件事即使结果不理想,也许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值得肯定;可能现状还没能达到期待,但比过去进步了一些;一个人虽然在某方面令人失望,可身上仍有很多宝贵的品质。当我心中有更多阳光,表扬别人也自然多了。
还有一种不愿意表扬的情况,是不认可他人的优秀,认为自己更好,这个心态看似自恋,事实上根源在于不自信。不自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之一是,总要觉得自己比身边的人好一些才行,如果发现谁有的方面优于自己,就还要再找出这个人的某些不足,把他比下去,心里才舒服。之所以要这样,是不敢面对这个事实:我在某些方面还没有那么好。
提升自信不容易,主要途径有两个,第一,持续提升自己,尤其是相对弱势的方面,进而获得更多自信;第二,接纳自己,与优点缺点无关,与和他人的比较无关,与任何人的评价无关,无论我是什么样子,我就是爱自己。
3.表扬带给我们什么?
3.1增进关系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试想,我的用心你看得见,我的付出你记在心上,我自认为身上的亮点恰好你也赞赏,我没法不觉得你懂我、重视我、喜欢我。
要达到这个效果,只有对他有充分的了解和理解,由衷肯定他,表扬才能恰到好处,击中要害。也就是说,真的懂他、重视他、喜欢他,还要记得表扬他。
比如文章开头例子,虽然我也表扬老公了,但是多数停留在做饭、带娃这个层面上,没有上升到他自己认为的承担家庭责任的高度,所以他觉得不够。但老公对我的表扬我倒挺受用,比如他会说,我这一年多带娃很辛苦,带娃是一种能力,我做得很好。我就喜欢别人认可我的付出,表扬我的能力。但有些表扬我就无感,比如,我爸说:“女儿从小就听话,学习又好,我和你妈不用操心,还让我们特别有面子。”我想问一下:我是面子工程吗?
3.2塑造行为
表扬能让已经存在的行为持续,这容易理解。不仅如此,表扬还能改善一个人的行为。用法很简单:一旦他在这个方面有一点进步,偶尔一次好的表现,充分的表扬他。如果一次表扬效果不明显就重复多次。这来自心理学中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表扬能带来好的感受,是一种奖励,因此能强化带来表扬的这个行为。
这个方法对小孩尤其适用,比如,娃玩完玩具不好好收拾,偶尔在他刚刚做出收拾玩具的动作的时候,抓住时机立刻说:宝贝今天自己收拾玩具了,表现真好!如果他今天收拾得多了一点,即使还有很多没收拾完,也说:宝贝今天收拾玩具有进步,宝贝又长大了!
写完这篇文章,我也加深了一个认识:提出表扬,需要走心。